您的位置  都市男女

走在疫情前沿的“幕后英雄”:一份重任叫坚守

原标题:走在疫情前沿的“幕后英雄”:一份重任叫坚守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省内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主战场”,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每天上演着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生死考验。而在人们目光不及之处,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甘做“幕后英雄”,虽不能治病救人,但他们每天穿梭在医院各个角落,近距离接触病毒,同样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他们用自己的身躯铸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只为一份“坚守”的重任。

  平凡岗位的坚守,再普通也伟大

  护理保障的工作覆盖面琐碎、场景复杂、工种繁多,一旦出现问题其波及面很广,很可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和诊疗秩序,他们在疫情起始阶段就实现了高级别的“响应”措施。

  直面新冠肺炎的保洁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病毒肆虐,谁都会害怕,但他们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安慰家人说“医生护士都不怕,我有什么好怕的”。家人最初不能理解,甚至说出“你能挣几个钱,小心把命搭上!”之类的“狠”话,但看到全社会都在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时,家人的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不理解、担心,到现在感到光荣和自豪。有了家人的支持,他们更加坚定地奋战在一线,日夜忙碌、默默无闻,用手中的扫把、抹布、消毒液,擦去病毒,抹去阴霾,在另一条战线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安全上岗、平安下岗,也确保患者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护理处处长蒋玮安排对保洁人员逐项进行了“新冠”感控知识、穿脱防护服、消毒液配比浓度等培训。“公共消杀不留死角”是他们的信条,在寒冷的冬天,背着20公斤重的消毒喷雾器在熟悉的道路上往返多次,每天喷洒消毒水260公斤,一圈下来汗水早已浸湿衣服。

  护理保障中心还有一支物流团队,穿梭在医院的各个病区,他们每天要传送确诊或疑似新冠患者的血、尿、便标本到感染检验科,快速将治病救命的药物第一时间送到医务人员手中,为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争分夺秒。

  赵先锋是一名医疗废物回收员,疫情暴发起一直坚守岗位,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和另外一名同事负责起全院的“医废”处理工作,每天收集、转运、消毒2吨多的“新冠”垃圾,运送路线和转运桶随时消毒,医废暂存点每日消毒不少于4次。“我必须把病毒控制在我手底下,一定不能影响到别人。”处理医疗废弃物很辛苦,还必须遵照严格的规定和流程,实行双袋双扎,张贴“新冠”标识,通过固定路线密闭转运,一项也马虎不得。“我的工作没啥,真的没啥。”赵先锋和很多保障团队的人一样,朴实且踏实,护理保障中心主任魏娟说:“他们一句推诿、一句抱怨都没有,这让我很感动。”在此关键时刻,平凡岗位的坚守,再普通,也伟大。

  后勤不“靠后”,保障冲在前

  面对汹涌的疫情,面对繁重的工作,唐都医院的后勤保障人员,24小时全天候为临床一线防疫工作提供最有力的后勤保障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和汗水,践行着“阻击疫情,后勤保障先行”的承诺。

  春节期间起,由于很多村子和小区都封闭了,饭堂仅剩的几个人起早贪黑连轴转,餐饮保障压力非常大。院务处后保中心厨师孙海刚60多天吃住都在饭堂,没有床、没有铺,那就桌子拼起来当床铺,简陋的环境压抑不住内心的火热,“每当送饭时看着医护人员那厚重防护服下一张张浸满汗水的疲倦脸庞,我是发自内心的心疼,他们舍生忘死,自己这点苦又算什么呢?”

  在疫情初期,人们的防疫意识还不是很强,有一些病患及院内工作人员不理解保安的工作,认为是在故意刁难他们,面对众多的不理解,军务科保安队队员苏晓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态度进行劝说,多次化解可能出现的医患矛盾。高强度的工作使他关节炎复发,出现了下肢浮肿,但为了防止院内出现疫情,就忍受着疼痛,继续奋战在自己的岗位。

  “饭先不吃了,单位来电话了。”大年三十年夜饭桌上,院务处大楼办电工苏盘龙放下手中的电话,匆匆一句交代,在爸妈追出来急急的叮嘱声中出门了。无论何时,接到电话总是立即到岗,为保障发热门诊的战备状态,在军人移动CT车连接移动电源奋战10小时,在用电公网临时出现故障时,自告奋勇第一时间深入传染科进行抢修,保障了传染科ICU电力正常运行,身着防护服连续5小时的高强度紧张工作,顾不上全身早已湿透。

  天还没亮,院务处汽车队司机李晖就准时在酒店门口停好车,等待接第一批上早班的医护姐妹们,由于传染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很大,换班频率也高,所以李晖和同事一个班的工作时间是21个小时,24个趟次,累了困了就洗个脸,在方向盘上趴一会。

  后勤不“靠后”,保障冲在前,是他们在肆虐的病毒面前,用实际行动,突显了平凡中的伟大、朴素中的无畏,在全民抗疫的伟大战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凝聚正能量,坚守主阵地

  “长枪短炮”是他们的眼睛,“奋指疾敲”是他们的热忱。记录身边感动,定格奋战时光,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微信群24小时在线,他们一直在坚守。

  1月27日战疫网宣办成立,信息科搭建了软硬件环境,为战疫宣传提供技术保障,宣传工作者开始对两地三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出征武汉、前后方救治、患者出院、支援省内其他医院……抗疫的每个过程,他们从未缺席。

  除了报道重大事件之外,还深入病区拍摄照片和视频,捕捉最真实的现场,积极传播前方后方的抗疫故事,给战疫的医护和民众注入一剂有力的强心剂。疫情期间撰稿近200篇,媒体见稿1600余篇,其中央级500多篇,网络转载3万余条,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军事报道》等栏目播出新闻50条,其中2月1日五上央视。

  “所有患者影像资料必须打马赛克,注意用语……”他们谨记宣传纪律,积极对接中央省市媒体,互通信息,坚守好舆论这块阵地。

  战疫宣传工作得到了来自全院支持,黄启秀是泌尿外科的一名主治医师,疫情期间,她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起部分宣传任务。她善于捕捉不同的角度,来展现这些逆行的英雄们,“夫妻齐上阵”、“军校三闺蜜,今日共抗疫”、“逆行者的朋友圈”等等灵感激发出的稿件,被媒体广泛转载,感动了读者,也激励着逆行者。大多数稿件都是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赶出来的,由于小儿子刚满周岁,正是最粘着妈妈的时候,她给孩子讲的“故事”是正在打腹稿的文章,孩子听着天书般的“故事”睡着了,文章也构思好了。网宣办的同事们经常感慨她写东西的迅速,是个“快手”,这个快来自于她对碎片化时间争分夺秒的利用,更是来自于她对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崇敬。

  像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烧伤整形科医生赵旭在工作之余创作了《逆行的责任》《安宁有你一份》《白衣天使》等歌曲,“长江水,黄鹤楼,从小诗歌记在心头,撒下英雄热血,换回樱花满地。”第一时间申请去武汉,未能成行,他就用另一种方式弘扬正能量。

  疫情下,这只“战疫”队伍越战越勇,他们挺身而出,没有推脱的借口,没有华丽的辞藻,一心扑在工作上,展现出了顽强的拼搏意志,在疫情战线上书写着平凡而光荣的篇章。(牛晓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