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男女

徐则臣写《北上》靠的是“现实感”

原标题:徐则臣写《北上》靠的是“现实感”

当代文坛知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北上》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之后,紧接着又收获了“五个一工程”奖。近日,徐则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获奖就像踢球,偶尔进球,高兴完还是要接着踢球,“我不会因为这部获奖小说而改变我的创作计划。”

获奖后创作思路不变

徐则臣介绍,8月16日茅奖官宣出来时,他正在上海书展的活动现场,读者和媒体的朋友通过手机刷到结果后,很多人上台来向他道贺。“很高兴,也有点意外,那感觉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正在满场跑,突然一脚,球进了。尤其高兴的是,那时我正身处文学现场,读者和媒体的朋友以文学的名义向我祝贺,让我强烈地体验到吾道不孤的幸福感。”

徐则臣坦言,获奖祝贺之后,活动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他这个球员还得以平常心继续满场跑。在他看来,一个球员的尊严和职业荣誉感不仅在于进球,更在于在场上不懈地跑动。同样,一个作家不仅需要来自奖项的惊喜和鼓励,更重要的则是之后能一如既往,甚至更加勤奋地写作。

对于“五个一工程”奖项,徐则臣表示获奖时真的挺意外,“《北上》写京杭大运河,在文化的意义上对这条大河进行个人化的打量和反思。”在他看来,这条大河不仅流淌在中国的大地上,还流淌在汉字的纸页中,甚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

频频获奖的《北上》是否会影响到今后的文学创作道路?徐则臣表示,他不管这部作品获奖后有多少人关注,也不会因为这部小说改变自己的创作计划,更不会改变他的创作思路和文学观——因为这只是外在的东西。

用“现实感”一词来写作

谈及《北上》所牵涉到的现实主义创作,徐则臣表示,现实主义跟题材有关系,他更愿意用“现实感”这个词来写作,采用合适的方式去呈现它,不管是志怪的、魔幻的、预言的,还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只要作品有“现实感”,那就能站得住脚。

徐则臣认为,如果作品不能解决大众的问题,不能让人们看到身处时代所存在的疑难和困惑,哪怕写得再细腻、再符合日常逻辑,甚至像照相机一样复现这种生活,依然不是一个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看来,如果作品让读者看到了现实感,即使这个作品不是一个日常的逻辑,我也很信服。”徐则臣说道。

另据《北上》出版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介绍,该书在创作之时,大家曾一起到通州运河故地做田野调查,“在审读过程中,又经过了最严格的把关。在全书即将收尾之际,著名的运河研究专家陈喜波先生等社科院近代史专家还分别就地理、历史方面的问题进行把关。”

韩敬群透露,截至目前,《北上》已经印到168000册,市场反应热烈。 这些都说明《北上》所写的一条大河的故事,其实更是民族与文化的故事。“这个国家从来不缺乏大题材、好故事。只要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忧乐相连,就会受到时代与人民的接纳与欢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