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男女

讲好书店的夜间故事

原标题:讲好书店的夜间故事

作为“夜间经济”的一个内容组成,“北京书店之夜”的活动吸引了不少爱书人参与,北京1号线与2号线地铁在每周五到周日这三晚,运营时间均延长到零点以后,为人们感受书店夜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有人担心,“北京书店之夜”会变成一次书店主题的“快闪”活动,不能长期存在。

这样的担心是成立的。“约饭,不如约书店”这样的口号,喊起来很响亮,但践行动力却不是很足。“夜间经济”的主力是吃与逛,书店首先要甘于当“夜间经济”的配角,不能去抢“约饭”的风头,如果口号能改成“吃完饭,我们去书店”,行动逻辑则会通顺多了。

书与夜晚的结合,其实早已悄悄地开始了,比如一线城市的24小时不打烊书店,比如已经遍布二三线城市的“住在书店”,都给爱书人提供了夜晚与书亲近的机会。有的书店住宿,是不提供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和电视的,房间里摆满了书,人在无聊之时,除了看书恐怕也没别的更好选择,这样带有一点点“强制性”的服务,反而让一些住客乐于“自投罗网”,有的住客在离开之后,会在留言簿上写下感受,这些感受文字,就成为人与书店之间的故事。

书店夜生活,不能简单地把白天的书店活动复制过来,比如办朗诵会、开作家讲座等,而是要讲故事,创造滋生故事的空间。德国作家妮娜·乔治写过一本书叫《小小巴黎书店》,书中的书店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艘船,这个随着船行走的书店,装载着满船的书,管理这些书的人有两位,一位是老板,一位是帮忙的畅销书作家,两个各怀心事的男人,沿着塞纳河畔卖书加旅行,回忆了一些往事,也诞生了一些新的故事。这本书曾在33个国家出版,在中国出版后曾有人试图复制这个模式——建立一个船书店,沿着运河或者别的什么一条河流游走,只是这个想法太过浪漫,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这几年与书店有关的图书,也都卖得很好,比如《查令十字街84号》《岛上书店》《莎士比亚书店》《夜莺书店》等,人们喜欢这些或纪实或虚构的书店故事,在于从中可以读到真实的灵魂,发现一种与浮躁生活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夜晚书店现在算是刚刚过了起步阶段,还远没有进入普及阶段,真想要实现理想的效果——让晚间营业的书店像咖啡店那么多,书店运营者真的要走出“做做看”的心理,投入更多的创意与心思,讲好书店的夜间故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有书店的地方也有故事,两者相遇,怎会寡淡无味?但现实往往如此,一个美好的设想,会禁不住新鲜感的消失,便很快落入一种俗套。想要摆脱俗套,书店要有引领心态,让故事持续地发生,让夜间书店成为一部“电影长片”,让读者进入夜间书店就有走进电影、走进故事内部的感觉产生。

这样的故事,当然非常不好讲,却并非没有讲述的空间与策略。当今世界最著名书店之一莎士比亚书店,就因为诞生过诸多的故事而成为巴黎的必游之地,曾在这里睡过沙发的海明威这样回忆,“在那条寒风凛冽的街道上,书店可是个温暖舒适的去处,冬天生起一个大火炉,屋里摆着桌子、书架……”与海明威同时代的诸多著名作家,在一文不名的时候,曾在这里写作或者通过在书店工作换取报酬,《爱在日落黄昏时》《午夜巴黎》等电影曾在书店取景,让故事从20世纪延续下来。

中国的夜间书店想要聚集人气,成为人们的向往之地,除了要做好与书有关的必要准备,更重要的工作是要思考书与人、书店与社会、人的心灵与时代氛围之间的关系等,这需要书店运营者具有敏感的观察力,更为宏观的视野与格局,并且还要拥有将设想润物无声般的落地能力。书店是最好的文化裁剪与嫁接平台,做好书店尤其是做好夜间书店,真的需要有超前、大胆但又不失细腻与浪漫的措施,这为书店人提供了机会与挑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